新闻
张智红教授应邀参加PI午餐会
发布时间:2021-11-10  来源:  阅读次数:

2021113日,医学研究院/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在医学部8号楼1712会议室举行PI午餐会。应刘胡丹教授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张智红教授向与会师生做了题为光学分子成像与免疫反应可视化研究的学术报告。

本次报告主要围绕活体显微光学成像技术在免疫反应可视化方面的应用与研究展开。张智红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活体靶向标记方法和跨层次、多尺度、高分辨光学成像技术带来的一系列突破性研究发现:如利用活体荧光标记的小鼠,可以观察到在进行低剂量环磷酰胺与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的联合治疗后,免疫细胞能有效突破实体瘤生长所形成的“免疫耐受圈”,从而有效浸润并杀伤肿瘤细胞;利用Caspase-3 的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探针和钙信号探针,动态监测CTL特异性识别与杀伤肿瘤的过程及相关分子事件变化。张教授还介绍了其课题组最新的研究进展:如一种自组装“关/开”的纳米石榴用于活体光声和荧光成像,大大提高了成像的深度与范围,揭示了小鼠肝脏 Kupffer 细胞的策略性排布;活体肝小叶的三维成像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等。随后,张教授就师生关切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与参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活动为PI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取得很好的效果。

张智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光子学功能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负责人。担任《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Bioconjugate Chemistry》等学术期刊编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全国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分子影像分会常务理事、武汉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张智红教授多年来针对活体免疫反应可视化研究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发展多分子并行检测、活体靶向标记与调控、及免疫光学成像新方法,实现了生理或病理环境下不同类型免疫细胞动态行为的可视化观察,为免疫应答过程的直观呈现及其机理解析提供有价值的时空动态信息。建立的光学成像新方法已应用于肝脏、脑和皮肤等相关疾病模型的免疫反应可视化研究。研究成果在eLifeNature Communication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CS NanoAutophagySCI期刊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并列)论文50多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16项、美国和欧洲发明专利各1项。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15号 邮政编码:430071 电 话:027-68750205  邮 箱:mri@whu.edu.cn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